
在 “雙碳” 目標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,企業如何通過信息化建設驅動業務變革?5月中旬,我們走進中國 500 強企業富邦控股集團全資子公司 —— 浙江環益資源。作為桐廬大地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核心企業,浙江環益資源在數字化轉型領域已積累了豐富經驗。我們與企業圍繞合作項目落地、數字化轉型經驗展開深入交流,從管理細節到戰略布局,解鎖這家民營企業的轉型密碼。
一、破局數字化:從 “手寫紙質憑據” 到數智管理的蝶變之路
作為集團在循環經濟領域的核心布局,環益資源的轉型實踐不僅為集團多元化業務提供協同示范,更以專業化運營經驗為資源循環利用行業樹立了數字化轉型標桿。
1.項目攻堅:在復雜業務中啃下 “硬骨頭”
環益資源李總監坦言,質檢系統涉及質檢部門與總工辦的協同,業務邏輯復雜,初期曾因流程重構帶來短期陣痛。但項目團隊通過“總體規劃 + 分步實施”策略,實現了從 “手寫紙質憑據” 到 “全流程數字化管理” 的跨越 —— 質檢數據實時在線,自動采集投料作業數據,完成配料稱信息化改造,真正讓底層數據成為驅動決策的 “新生產要素”。
2.敏捷協作:靈活應對需求變化的 “破局之道”
區別于傳統軟件廠商的標準化交付模式,博樂團隊的柔性服務能力成為合作核心優勢。即使在項目中后期,面對業務部門新增的管理需求,仍能快速響應,確保系統貼合實際場景。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提到:“靈活不是妥協,而是基于對業務的深度理解,這正是我們選擇長期合作的關鍵?!?/p>
3.細節制勝:從 “能用” 到 “好用” 的體驗升級
在追求功能完善的同時,環益資源也提出了更高要求:“系統界面美觀度是用戶接受度的第一門檻”。雙方達成共識:在第三期項目中,將投入專項資源優化交互設計,實現 “內容價值” 與 “視覺體驗” 的統一,讓技術工具真正成為員工愿意主動使用的 “效率伙伴”。
4.車間逆向創新:信息化倒逼自動化
在產品生產車間實地考察時,環益資源展現出獨特的轉型思路:盡管當前生產自動化程度較低,但信息化系統反向驅動設備改造的路徑已初見成效,這種 “管理倒逼技術” 的轉型思路,為傳統制造業升級提供了新范式。
二、民企數字化轉型的三大核心啟示
作為典型的多元化民企,環益資源的實踐折射出可復制的轉型邏輯:
1. 戰略定力:短期陣痛與長期價值的平衡術
面對員工習慣改變、系統磨合等短期挑戰,環益資源堅持三步走規劃:一期打基礎(實現業務線上化)、二期強協同(打通部門數據壁壘)、三期提價值(數據反哺戰略決策)。企業管理人強調:數字化不是選擇題,而是必答題,關鍵是要算好長期收益賬。
2. 細節深耕:底層數據決定轉型深度
從早期搭建財務共享中心到如今的質檢系統,環益資源始終聚焦「數據質量」這個核心:如果底層數據采集不精準,再華麗的系統都是空中樓閣,精準的底層數據是后續數據分析的基石。
3. 生態共建:選擇「懂行業」的技術伙伴
在對比多家軟件廠商后,環益資源最終選擇博樂的核心原因,在于其行業整體規劃能力、技術分步落地能力的雙重優勢,環益資源表示:我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軟件供應商,而是能深入理解行業邏輯、甚至能參與業務流程再造的戰略伙伴。
三、結語:以「價值共生」開啟長期合作新篇
交流尾聲,雙方明確將通過 “數字化升級儀式” 強化成果感知,讓技術價值具象化。這不僅是對階段性合作的總結,更是對「長期主義」的鄭重承諾 —— 在數字化轉型的深水區,唯有客戶與服務商形成「價值共同體」,才能真正實現技術賦能業務、數據驅動增長。
在“雙碳”與數字化的雙重變革期,浙江環益資源的實踐印證:數字化轉型從來不是技術的獨角戲,而是業務邏輯、組織變革與生態協同的系統工程。未來,我們將繼續深耕細分行業,讓每一次技術創新都成為撬動產業升級的支點。